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返回完整页面
当“花萼愚公”遇上“强国行”双带头人——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把红色基因写进万亩萼贝的致富答卷
来源: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作者:党委宣传部栏目:党建工作发布时间:2025-07-18 12:35阅读:

7月16日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江带领临床医学院教师党支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联动达州市中药材科技特派团奔赴万源市花萼山项家坪村开启了一场把思政课堂搬到海拔1800米高山把科研论文写进千亩药田的深度实践

 

强国行出征:一堂开在海拔1800米的大思政课

“强国行”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首先走进了“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被称作“花萼愚公”的周老革命现场讲授专题党课,98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字字铿锵,让师生在崇山峻岭中体悟到“花萼愚公”精神的核心——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攻得下难关。

刘江代表学校向周老汇报学校近年来的教学成果,重点指出达职院已把花萼山列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要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课搬进山林、把科研写在大地。周老高度肯定了学校“教、研、产、服”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并亲笔题写寄语,勉励众人用科技点亮乡亲们的致富路,用仁心守护山岭间的万家灯火。在场师生无不动容,周老的殷殷厚望必将化作达职院及科技特派团攻坚克难的恒久动力。



红色足迹:沿着红军脚步丈量初心

党课的余温犹在,追寻初心的脚步未停。团队循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三十军足迹,探访了红三十军政治部、红三十军医院旧址。行走在青苔斑驳的山间小径,触摸着历经沧桑的革命遗迹,炮火硝烟中红军将士的英勇无畏和战地医者的仁心大爱穿越时空,与新时代“健康中国”的使命和高校服务基层的责任遥相呼应。这份红色精神的洗礼在考察项家坪村委会卫生室时得到更深的印证:良好的硬件设施却缺乏专职的医疗服务人员。这一现状更加坚定了达州职院临床医学院传承红色基因、扎根基层沃土,为乡村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医疗人才的决心。

 

科技硬核:科技协议按下萼贝产业升级“加速键”

聚焦花萼山特色产业——萼贝(太白贝母)的发展瓶颈是此行的重要任务。在项家坪村,团队与当地干部就萼贝产业面临的病虫害高发、储存运输困难、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技术座谈。直面痛点,中药材科技特派团现场与村集体商议了技术服务协议,吹响了科技赋能产业的号角。

我校作为科技特派团的派驻单位,将充分发挥科研优势,牵头开展萼贝的药理、药效深入研究,用科学数据为花萼山萼贝“正名”,挖掘独特价值。学校还将与科技特派团联手,共同致力于萼贝、川党参等花萼山特色中药材品种从种植、管理到采收、加工、包装、推广等全产业链的技术提升,实现专业人才全程介入。此外,我校还与项家坪村达成建设花萼山野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共识,未来将输送更多达职院学生到花萼山开展志愿服务和定向实习,为萼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未来已来:红色精神+科技引擎的“花萼山计划”

展望未来,我校将以此次“强国行”实践为起点,擘画了推动花萼山中药材产业腾飞和守护村民健康的“三维蓝图”。一是科研筑基,打响品牌:持续深化萼贝等特色药材的科研论证,充分彰显其独特性与价值,全力打造具有地理标志意义的“花萼山”药材品牌。二是技术破壁,贯通链条:集中力量攻克产量提升、病虫害防治等核心瓶颈,构建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生态,让科技真正成为产业升级的“加速键”。三是仁心守护,健康托底:临床医学院将矢志不渝地肩负起培养基层医疗人才的重任,定向输送优质医护资源,确保像项家坪村这样的卫生室“有人守护”,筑牢乡村振兴的健康基石,不负周永开同志的殷切期望。

 

“强国行”的旗帜在花萼山巅飘扬,当“双带头人”的先锋力量扎进深山,当科技智慧融入万亩药田,当仁心仁术照亮健康之路,花萼山的故事,正是一所高校以大地为纸、以奋斗作笔,将红色基因、科技创新与为民情怀深深镌刻在乡村振兴壮丽画卷上的生动实践。